它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雄鳥額和頭頂灰褐色,具細密的黑色蟲蠹狀斑;頭頂中央有寬的黑色中央縱紋;上體暗灰褐色,具淺棕色和皮黃色蟲蠹斑;背具少許黑色羽干紋;后頸多有不明顯的棕色領環(huán);肩主要為黑色,具皮黃棕色橫斑和羽緣;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雜有灰白色、棕紅色和皮黃色斑;有的還具寬的黑色中央和淡皮黃白色尖端。雌鳥和雄鳥相似。但初級飛羽上的斑較小,且為棕皮黃色而不為白色,外側兩對尾羽尖端為皮黃色,也不為白色,而且斑較窄。這就是本期的科普主角—長尾夜鷹。
學 名 :Caprimulgus macrurus
俗 名 :暫無
特 征 :長尾夜鷹初級飛羽黑色,最外側一對初級飛羽在內側具圓形白斑;鄰近的3對在中部具寬闊的白斑;尾灰褐色,中央尾羽雜以棕灰色蟲蠹斑和5道不完整的黑褐色橫斑;外側尾羽黑褐色,具云石狀棕紅色斑;最外側兩對尾羽具寬闊的白色尖端。頦和上喉紅棕色,具細的黑色橫斑;下喉白色,形成一大的白色喉斑。胸沙褐色,具黑色蟲蠹斑,其余下體皮黃色或淡棕黃色,具黑褐色橫斑。虹膜暗褐色,嘴褐色,基部黃褐色。跗跖和趾肉色。識別特征為外側四枚初級飛羽的中部具搶眼的白色塊斑且兩對外側尾羽的羽尖上有寬闊的白色。
習 性:夜行性。白天多蹲伏于密林或草地上,有時也見站于路邊巖石上。在樹上棲息時身體常與樹干平行,蹲伏于樹干上,由于體色和樹干顏色很相似,一般不易被發(fā)現。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和獵食。
食性:主要以蛾類、金龜子等鱗翅目和鞘翅目昆蟲為食。也吃其它昆蟲和小形動物。主要通過飛翔捕食昆蟲。
繁殖方式:長尾夜鷹的繁殖期主要在3-5月間。通常營巢于森林中地上或灌叢下。巢很簡陋,實際上沒有巢,直接產卵于地面落葉上。卵的顏色為乳黃色或深橙紅色,被有淡紅褐色斑。卵的形狀為卵圓形,大小為27-34×21-24毫米。雌雄輪流孵卵。
分布范圍:澳大利亞,孟加拉國,不丹,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東帝汶,越南。
保護級別:列入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